首页

四川女王踩踏男人视频。

时间:2025-05-28 07:58:13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21850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九龙城寨场景“现身”香港国际机场

全过程人民民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基于中国现实国情,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,符合人民根本利益,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特征的民主,是一种全链条、全方位、全覆盖的民主

王嘉男、张溟鲲晋级男子跳远决赛

截至2023年12月,中国的国家、省(区)、市、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,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。翻开名录,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千百年技艺沉淀,匠心手作、独一无二的中式浪漫。如今,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,这一波“中国高定”出海了。

外国小姐姐带你144小时逛游洛阳 沉浸式“打卡”千年古都

截至目前,江西龙南市已有14个蔬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,3个蔬菜品种通过有机产品认证,3个蔬菜品种获得富硒蔬菜认证,1个蔬菜品种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;5个蔬菜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认证,2个蔬菜基地获得富硒蔬菜基地认证。龙南优质大米、鹰嘴桃、脐橙、蔬菜等农产品备受大湾区居民青睐。(完)

福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完成首单数据资产融资

在土灰色的泥石流堆积体上,最显眼的正是大型机械。由于石块巨大,有些直径达五六米,破拆机要先将其打碎,再进行清理。稍走近一些,敲击声震耳欲聋。

央行超预期降息!你的房贷利息也会降

11月26日至30日,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简称“链博会”)在北京举行。本届链博会具有国际化水平更高、专业化程度更强、绿色化标准更严三大特点,在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包容发展方面,也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